(来源:大连市人防办,作者:张冬贤)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发展。大连在推进“两先区”建设进程中,把城市智慧化作为“四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从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气象、智慧环保、智慧社区等诸多方面,全方位打造“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人民防空如何适应新形势,落实新要求,开创“智慧人防”新天地,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努力在迎接挑战中创新变革,在把握机遇中跨越提升。
一、确立“智慧人防”建设的发展理念
多年来,人防部门围绕基于信息系统的人防体系能力建设,以人防指挥信息平台为核心,不断推进人防信息化项目建设和系统功能升级改造,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技术队伍培养和专业技术保障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许多工作具有突破性、开创性。但从军事斗争人民防空应急准备的现实需要,以及城市防护的总体布局和功能应用来看,这些年来基于信息系统的人防体系能力建设,主要还是局限于人防信息化建设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仍然处于应用范围相对窄小、综合功能相对有限、信息共享相对较低的发展层次。不管是人防系统自身的信息联网能力、人防与部队的信息共享能力,还是人防与地方党政部门的融合发展程度,都处于相对较低的发展阶段,与信息化条件下防空袭斗争需要还不相适应。
实施“智慧人防”建设,就是在继承以往建设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在新的更高技术水平和更高应用层次上推进人防信息化建设深入发展。狭义来讲,是基于信息系统人防体系能力建设的深度革新和跨越提升。广义来讲,是涵盖城市整个防空行动,整合智慧城市最新发展成果的智慧防护。因此,“智慧人防”不是人防信息化建设的名词代换和简单复制,也不应仅仅局限于人防系统的自我完善,而是要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着眼未来城市防护的宏观体系架构,对基于信息系统人防体系能力建设有个新认识、新发展、新提升。
“智慧人防”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人防指挥通信自动化、辅助决策程序化、控制平台一体化、要素管理智能化,使人防资源更好的实现优化配置和力量整合,进而为整个城市的智能防护提供优质的系统平台和信息保障。在发展方向和实现途径上,“智慧人防”建设既要突出人防特色,自成体系,又要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大局,充分运用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新成果。在重点建设安排上,要适应战时防空和平时应急的双重需要,抓好阶段性目标任务落实,着力实现“三个提升”。一是提升对党委政府战时防空指挥和平时应急管理的信息保障能力。以市人防基本指挥所为核心,配套完善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人防机动指挥所,构建地上、地下和机动相结合、“三位一体”的人防指挥平台。二是提升基于信息系统的城市防护能力。把信息化技术应用作为实现人防应急行动能力倍增的基本手段,发展智能管控、显示集控、指挥调度多手段融合和仿真训练等应用系统,并与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公安部门“天网”系统等信息共享,实现指挥控制一体化、设施管理智能化、专业训练仿真化等智慧功能。三是提升人防平战结合综合服务能力。把人防建设融入全域城市化和城市智慧化建设,拓展人防资源在政府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等工作中的应用,为促进经济建设、增强城市功能、服务保障民生等做出更大贡献。通过平战结合的良好应用,不断检验和提升“智慧人防”建设成效,为平时应急、战时应战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二、把握“智慧人防”建设的实现途径
推进“智慧人防”建设,人防部门应搞好自身职能定位,既要善于“搭台”,又要善于“唱主角”。所谓善于“搭台”,就是主动把“智慧人防”融入“智慧城市”的总体建设规划,与“智慧城市”建设协调推进、融合发展,使人防工作触角尽可能延伸到城市各个重要方面。同时,使“智慧城市”建设成果能够更多更好地应用到“智慧人防”建设领域。所谓善于“唱主角”,就是牢牢把握基于信息系统人防体系能力建设这个总目标,建设适应城市防护需要、比较独立完善的核心功能,做到人防系统在重点领域和关键功能应用方面自成体系,尽可能消减外部依赖。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要注重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要矢志创新。开展“智慧人防”建设,必须始终瞄准信息化条件下城市防空袭斗争面临的实际问题来寻求破解之道。基本准则就是务实管用。空袭与反空袭是矛与盾的关系。“智慧人防”建设要建立在对新时期军事斗争人防准备前瞻性研究的基础之上。针对空袭作战的特点、样式和空袭后果等,查摆城市防空袭可能面临的现实困难和问题,突出重点环节和难点问题来研究应对措施,以此作为智慧人防建设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思路决定出路。”对于人防部门来讲,强化思维创新和工作创新是解决发展瓶颈的关键。因此,要高度重视对军事斗争人防准备新形势的创新研究和对新兴技术应用的创新研究。要善于和敢于突破传统思想束缚,用创新的思维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用创新的办法来应用新技术、形成新手段。
二是要乘势而上。人民防空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涉及城市各个重要方面。推进“智慧人防”建设,人防自身建设首当其冲,但“智慧人防”不能局限于人防系统的“小我”,必须置于城市防护体系的全局之中加以推动。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已进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从发展环境、资源共享、技术应用等诸多方面,为“智慧人防”建设创造了新机遇。人防部门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推动“智慧人防”建设纳入“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这样,在系统功能应用和信息共享等方面,有利于系统兼融和同平台操作,真正适应应急应战双重需要。
三是要借水行舟。人防信息化建设因为保密要求和国防属性等因素限制,一直都坚持走自主建设、自成体系的路子。从实际应用来讲,由于系统功能有限、共享资源有限,在城市防空行动中发挥作用也是有限的,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从建设投资来讲,各级财政投资极少,主要靠人防部门自行解决,而且多数资金为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总体上看,经费来源比较单一,投资金额相对偏低,有的地方甚至只能算作“杯水车薪”。在“智慧人防”建设进程中,人防部门不能一味“贪大”、“贪全”,目无重点。正确的做法是,既要强调人防部门加大投资力度,更要注重借助“智慧城市”发展之力。就是要搞清哪些应该由人防系统自主建设,哪些应该依托“智慧城市”系统功能,哪些应该借助地方部门的共享资源。这样,不仅可以达到“事半功倍”效果,而且能使人防系统在重点领域、关键功能的建设方面投入足够精力和财力,真正“叫得响”、“过得硬”。
三、强化“智慧人防”建设的保障机制
“智慧人防”建设以信息技术为先导,对技术应用、信息支撑、人才队伍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人防部门要适应“智慧人防”建设的新要求,完善相关保障机制,确保“智慧人防”建设有序推进。
一是强化项目支撑。“智慧人防”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立适应信息化条件下防空袭斗争的城市防护体系和运行机制。其建设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性要求和宏观的规划设计层面,而是要落实到一个个实在管用的具体项目上,由项目支撑起系统功能,形成真正的防护能力。因此,要以“智慧人防”系统功能为牵引,分解细化“智慧人防”建设计划和项目安排,形成具体可行的建设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推进。在总体规划建设上,要搞好顶层设计和宏观布局,合理确定骨干应用系统,明确相应的支撑项目。在具体项目安排上,既要根据需要开发新功能新项目,又要善于挖掘已建信息系统潜力,在完善提升上下功夫,做到新老结合、衔接配套。既要全面推进,又要突出重点和难点,优化经费资源配置,优先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优先建成影响全局的系统功能。
二是强化信息支撑。实现“智慧人防”有效运行,信息支撑是其重要保障。信息支撑来自多个方面,可简单区分为及时信息、基础信息、历史信息,以及自有信息、外部信息等等。从信息来源保障讲,要建立以军队空情信息、人防基本信息、地方社情信息等为重点的信息收集汇总渠道,使人防与军队、地方在防空行动中实现信息互通和共享。从人防自身数据库建设来讲,要以人防工程、防空袭预案、防空专业队伍、重要经济目标、人口疏散等为重点,建立相关数据库系统,形成规范完善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奠定智慧化管理的信息基础。如:推进重要经济目标“三维”建模,开发建设人防工程“三维”信息平台等。
三是强化技术支撑。“智慧人防”建设要紧密结合技术发展形势,既要立足现实需要,又要着眼长远发展,做到思想开放、眼界开阔、前瞻建设。在总体规划设计和关键项目建设等方面,要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并由专家团队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在“智慧人防”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方面,要积极与“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进行沟通协调,召开以信息产业局等主要成员单位为主体的专家会,及时给予政策指引和专业辅导。在具体项目开发建设中,要选取具有专业资质的企业单位参与研发,努力优化功能设计,建设精品工程。
四是强化人才支撑。“智慧人防”建设的实效如何,决定因素在于人才队伍。近些年来,人防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带动了人防系统人才队伍建设,但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特别是信息化人才短缺、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建设适应“智慧人防”需要的人防队伍,要以人防指挥所管理中心、通信警报处等信息化职能部门为重点,加强现有人才队伍培养和年轻专业人才招聘工作,切实把专业保障力量建强。同时,要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提高人防系统干部职工队伍在信息化管理应用方面的整体素质,深入开展以“一专多能”、“岗位AB角”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实践活动。对卫星导航定位、信息中心指挥调度等重点岗位,建立关键岗位人才储备制度。